首页 >聚焦 > > 正文

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迎接第二次“太空会师”

2023-05-30 13:34:31 来源:新民晚报

今天9时31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搭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3名航天员将入住空间站,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太空“会师”,“面对面”在轨交接。

对接机构迎接全新挑战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上一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径向停靠空间站,飞船的对接目标为47吨级,而此次神舟十六号将首次在空间站有人驻留情况下,与90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径向对接。这意味着,对接机构将再次面临与多构型、大吨位、大偏心对接目标的捕获、缓冲、刚性连接等全新挑战。


(相关资料图)

在搭建“太空廊桥”的过程中,对接机构要对得稳、连得紧、分得开。随着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的逐渐靠近,飞船上的主动对接机构会推出对接环,与空间站组合体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实现瞬间捕获;通过锁紧对接机构上的12把对接锁,飞船可以实现与空间站的密封及刚性连接,从而建立起一条直径约80公分、长约1米的通道,确保航天员通行“感觉良好”;研制团队给对接机构喷涂了一层特殊的“保护膜”,并开展了数次地面试验,确保对接机构在长期对接锁紧的情况下,依然可实现安全可靠分离,让航天员真正实现天地间的自由往返。

自2021年我国空间站实施建造以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研制的对接机构,已圆满完成了17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不含神舟十六号交会对接)。

暗影相随也能供电无忧

在神舟十六号径向停靠期间,将有两艘货运飞船(天舟五号、天舟六号)同时在轨飞行,空间站组合体的质量将首次超过100吨。“三舱三船”的组合体构型使得神舟十六号被其他舱体持续遮挡,造成飞船长时间处于太阳无法照射的环境,给整船的发电能力、舱外设备热控能力、通讯保障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

早在空间站建造前,八院研制团队就针对空间站组合体多达20余种构型以及来访航天器的不同停靠状态,提前策划并实施了上百项环境试验和专项测试,经过前期4艘载人飞船的在轨飞行验证,可以有效保障神舟十六号在“暗影相随”下的在轨能源供电安全、通信链路畅通。

电源分系统相当于航天器的心脏。八院811所载人飞船电源分系统研制团队对需要升级的器件开展了充分调研和选型论证,电源分系统产品经历了振动、冲击、真空、高温、低温等试验考核,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三十余种类、数百个自主器件的装机验证,使新批次电源分系统全面实现了核心器件自主可控,成长为一颗百分百的“中国心”。

神舟十六号的太阳电池翼驱动系统采用更加柔和的变频驱动模式。当外部条件变化时,该系统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极大降低复杂外部力量对自身的不利影响。正是得益于焕然一新的太阳电池系统,航天员才可以更加安心自如地操纵神舟十六号这个“大家伙”。

数字化助推“神舟”升级

神舟载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舱”组合而成,其中,推进舱作为整船的“能量和动力之源”,安装有飞船最重要的能源和动力两大系统。作为神舟飞船推进舱抓总研制单位,八院研制队伍借助数字化仿真模型,将数据与实物有机融合,让强度薄弱点、应力集中点“无处遁形”,不仅有效解决了推进舱结构大承载、强耦合的力学难题,还将上百条错综复杂的管路电缆进行了合理布局,以满满的能量和安全感,让神舟载人飞船飞得更稳、飞得更好。

作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新批次、首发载人船,神舟十六号承担着“一次验证、组批投产”的使命。神舟十六号在确保可靠性、安全性的前提下,以最短时间、最高标准完成了上百项器件更改和可靠性提升等验证工作,全力推进产品数据互联信息化、线缆总装布局数字化、关键参数检测智能化,全面实现了神舟飞船在空间站时代的再升级,为神舟踏上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通讯员 杨华星 李同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影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