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 > > 正文

民族文化视域下高校俄罗斯文学教学创新思考

2023-04-21 08:00: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无论是从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特征,还是从作品所展现的文化特质层面观察,都可以发现文学作品中所携带的民族性基因。文学作品是作家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浸染中,将文学材料进行个性化艺术加工所形成的。它的民族性不仅体现在作品内容层面,也体现在作品所展现的文化精神层面。俄罗斯文学是世界近现代文学史绕不开的一颗璀璨明珠,18世纪至19世纪是俄罗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相继诞生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一批代表俄罗斯文学发展高峰的作家,向世界展示了斯拉夫民族的文学成就。阅读俄罗斯文学作品,可以深入了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仰、道德、性格、社会风貌,有助于深刻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民族文化与文学是相辅相成的,民族文化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是支撑作者构建文学世界、塑造文学故事、刻画经典文学形象的源泉,是滋养作者文学观和世界观的养分。而文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发展民族文学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必要过程。

从民族文化视角看,俄罗斯文学明显区别于西欧古典文学与启蒙文学,也与东亚文学有着迥然不同的美学特质。俄罗斯文学作为近现代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国际文化交流愈发频繁、深入的背景下,加强对俄罗斯文学的了解,是深刻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路径。因此,需重新审视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分量,在高校的文学教学中,从课程规划设计、教学思维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目标设定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加强对俄罗斯文学经典的研读分析,从俄罗斯文学发展历史中汲取经验,为促进我国文学事业发展、深化国际文化交流提供宝贵建议。


【资料图】

民族文化视域下的俄罗斯文学

从19世纪初至中后期不到百年的时间里,俄罗斯文学迎来了它的发展高峰,诞生了一大批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赫尔岑、别林斯基、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这一批天才作家的出现,将俄罗斯文学的世界影响力推向高峰,因而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此时的俄罗斯文学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及深度与广度征服了世界。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杰出代表,开创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先河,深刻影响了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等人的创作,使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20世纪俄罗斯国学大师利哈乔夫高度评价了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普希金对小说、戏剧、音乐等高度凝练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艺术起到了奠基作用,比任何作家或诗人与俄罗斯文化的关系都更加紧密。普希金的诗歌如《真理》《自由颂》《乡村》《囚徒》《致恰达耶夫》,表现了强烈的俄罗斯民族觉醒意识,以及俄罗斯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黑暗社会现实的猛烈批判。普希金晚期的诗体小说如《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别尔金小说集》等则重在深入刻画人物辩证的矛盾性与多层次性,表现出很强的思辨性、人民性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力作。

果戈理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善于刻画底层人物,往往能够寓辛辣讽刺于诙谐幽默的语言中,他的小说《外套》《钦差大臣》《死魂灵》都是讽刺与批判黑暗社会现实的经典。列夫·托尔斯泰是真正将俄国文学推向世界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是享有世界声誉、获得世界公认的最伟大作家之一。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出《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三大经典之作,他的创作生涯贯穿了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与白银时代。契诃夫是天才小说家,也是为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学画上精彩句号的作家。从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经典的故事和人物,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结构紧凑、语言幽默、情节生动、富有音乐节奏感,读之往往引人深思,透过他的笔触,读者可以细致入微地观察当时俄国的社会文化。

高校俄罗斯文学教学现状

俄罗斯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探究俄罗斯民族社会文化的重要依托。无论从文化邦交还是文学创新发展的角度看,俄罗斯文学都具有相当的学习与研究价值。我国高校应重视对俄罗斯文学的教学创新,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领略俄罗斯文学的美学特质。从整体高校文学教育层面看,一些高校对俄罗斯文学的教学未能给予足够关注,未能设计与其文学地位相匹配的文学课程,仅有小部分设置了小语种文学专业的高校教授俄罗斯文学,非俄罗斯文学专业则仅在世界文学史中浅尝辄止地对俄罗斯文学进行概况性介绍。因此,学生对俄罗斯文学知之甚少,甚至对闻名世界的经典巨著也了解不多,更遑论深入了解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特征、代表作家及民族文化背景。少部分高校会在研究生阶段,设立系统学习俄罗斯文学的方向,但也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缺乏教学创新、解析深度不足、重理论研究而对作品关注不够等问题。总体上看,高校俄罗斯文学教育尚有待进一步创新与优化。

高校俄罗斯文学教学改革思考

我国与历史上的俄国、苏联及现在的俄罗斯在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有着深厚渊源。以文学为切入口,深入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俄罗斯人民、了解俄罗斯社会生态、了解斯拉夫民族的性格底色、价值审美、世界观等,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推动两国各领域的深化合作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我国高校要充分重视俄罗斯文学,探索新的、具有创造力、持久性的俄罗斯文学教学路径。

首先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深入挖掘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民族性。文学是深深扎根于民族的,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并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加工,从而展现一个民族独特的生活经验、文化价值观、世界观、情感道德特征等,文学故事立足于此,才有可能获得世界的认可。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从宏观社会层面反映了18世纪至19世纪俄国社会的社会革命与个人命运。果戈理、契诃夫则以描绘大时代下底层人物性格特质、行为价值观见长,宏观铺陈和以小见大的文学手法相结合,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各个时期俄罗斯的社会文化风貌。其次是要丰富文学教学形式,以文化交流的形式教授文学。高校可以以文化交流为桥梁,联合校内俄罗斯留学生,与大学生一起举办文学交流会,定期举行经典俄罗斯文学作品品鉴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阅读同一部作品所形成的评价与感受是不一样的。这种交流会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文学课堂更加灵活、开放,充满趣味,能更大限度地贴近作品,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与创造力。最后是夯实课程基础,提供优质教学内容。无论教学方式怎么创新,系统专业的课程设计是基础,是开展创新教学的前提条件。高校俄罗斯文学教学需要与国际文化交流趋势相契合,课程设计要体现专业、深度、文化的原则;内容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俄罗斯文学作家作品,以优质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文学审美需求。

[作者:吴丹丹 系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国情文化、俄语教学。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谢·叶赛宁诗歌创作中的民间口头文学艺术及其诗歌创新性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RCW118)的研究成果]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影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